@杭州教育 #微简历# 微博对大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日益增长(详见时报昨日和前日B1版)。与此同时,相对于传统的招聘会、网上投简历等方式,“微简历”成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新宠。“微简历”求职真的有用吗?对此,专家表示,“微简历”更像一张名片,考验学生表达和归纳能力。
1
“童话大王”开“微简历”先锋
所谓“微简历”,是在微博上兴起的一种简历,求职者要在140字以内展示自己。
2010年,被称为微博元年。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成为“微简历”的最早参与者之一。去年年底,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“微简历”:“偶郑渊洁童鞋,中国银,1955年生于石家庄,飘过,5岁到北京潜水。小学四年级遇文革,悲摧辍学。塞翁失马,自学更给力。为毛下乡务农。从军报效郭嘉。做工神马的都是浮云。靠写作养家糊口,被读者围观,人生鸭梨渐微。老来学会织围脖,从out到nb。”
该微简历一发布,迅速引发不少共鸣,让很多博友开始效仿。
2
高校毕业生
尝试“微简历”求职
事实上,很多杭城高校毕业生尝试“微简历”求职。
今年3月19日,浙江工业大学大四学生@开心的effie,在新浪微博发布“微简历”:“偶读多媒体专业,浙工大毕业,热爱学习,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责任心,熟练Ps、Ai、Pr等软件,主要做网页设计、界面设计,热爱拍摄和音乐,想找交互设计或多媒体方面的工作,有实习经验,期待将来有更大的进步!联系方式:isunsxf@163.com。”
对于“微简历”,@开心的effie觉得,这种求职方式很新鲜,尝试一下不错,会不会有效果还没考虑过。
无独有偶,上周末,浙江财经学院大四学生@舒十八 ,也在新浪微博发了一条幽默的微简历:“我叫张海上。社工出身,偏爱心理学,手持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。学校卖过空调,传化干过人力,曾在青牛网担任版主。我是浙财书友会前任副会长,我爱读书不爱看报,爱社团不爱学生会,属性活跃,爱理性不愤青。爱五子棋也爱羽毛球。其实,那些都是浮云。我最满意的身份是菜园论坛水神。”
3
不少公司通过微博招人
事实上,不少公司也开始“微博招聘”,正好对接了“微简历”。记者在新浪微博,输入“招聘”关键词搜索,跳出60多万条相关微博;而输入“微简历”关键词搜索,只跳出3000多条相关微博。由此可见,“微博招聘”信息远远超过“微简历”,“微简历”的空间并不小。
“我在尝试通过名人微博等粉丝量较大的微博和建立微群,扩大招聘信息的渠道。”淘宝无线事业部负责招聘工作的韩笑笑表示,公司已在尝试用这种新鲜的招聘方式,微博传播效果不错,但仅仅通过“微简历”,是不能全面了解应聘者的信息,“微简历,受字数等限制,还需要通过应聘者留下的联系方式,再进行更详细的了解。”
【专家说法】
“微简历”
给毕业生更多机会
对于“微简历”,不少专家给予肯定。
@中国证券英才网 通过新浪微博发表看法:“微简历”是一张重要的求职名片。作为一种新兴的求职方式,“微简历”未来将怎样影响求职市场不得而知,但对于求职者而言,为自己制作一张微博求职名片,无疑多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。微简历新颖讨巧的表现形式,是吸引眼球的最大卖点。
对此,微博专业人士田芳艳也表示认同。“微简历”的求职方式,更适合失业人群或大学毕业生。对还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,这是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,也是很好的自我营销的机会。
而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李军也表示,“通过‘微简历’求职,可以说是多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。但它一般只局限和适用于应届毕业生,高层次人才还需通过更直接的面对面招聘方式。”李军说,目前单位招聘更偏向于专业人才网站或专业机构,毕竟求职是件严肃事。
杭师大学工部副部长、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敏敏认为,“微简历”最大优势是让应聘者少说废话,力争在140字以内把特长和能力展示出来,“这可以看出应聘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”。而“微简历”最大缺点是篇幅有限,不能完全反映应聘者特点和能力。
“‘微简历’对于招聘单位来说,是一张很好的名片,如果这张名片能让招聘单位眼前一亮,再进一步被了解的希望就更大了。”冯老师说,她很鼓励大学毕业生尝试“微简历”,“通过‘微简历’总结特点,展示能力,也是个很好的自身锻炼方式。”
【服务】
如何写一条
有效的“微简历”
1.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,把专业、求职意向表达清楚。
2.针对具体的应聘岗位,要把自己的优势和个性表述明确。
3.要学会用附件,链接个人的视频作品、图片版简历或其他个人作品。
4.提供一些常用的联系方式,方便招聘单位联系。
5.通过微博与招聘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部门互动,提前沟通。
6.添加关键词,便于搜索。
编辑:admin